第(3/3)页 “去去,又是空头支票。” “绝对不是,有时间一定去。” “是不是要等明年?” “当然不是,下个月一定去。”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一路扯蛋,苏少妇估计喝了酒反应比较慢,直到快出城才发现不对劲。 “怎么跑这来了?” 苏少妇话问出口,才反应过来。 陈耀东道:“带姐去个好地方!” 苏少妇瞅着他不说话。 陈耀东把车开到湿地公园的苇子坑后面。 半个多小时后,把人送回家。 次日一早,陈耀东起个大早,五点就爬了起来,和王平安、王雪梅、李培东去了民台北园市场实在调查行情,不能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听下面的人汇报。 好多东西,不亲自看了一眼,就很难做到心里有数。 陈耀东越来越发现,老板要做的不是去干某一件事,而是对每一件事心里有数,看着下面的人干,不被下面的人糊弄就行了,所以必须亲自去看一看。 景安的八个县除了裕北大部分是山区,主要发展牧业之外,剩下的七个县基本上都是靠农业发展,大棚蔬菜面积不小,除了景安的大市场,下面的县也有几个大批发市场。 民台的北园市场规模不小,民台、仁固、安定三县的蔬菜都往北园市场送,对景安的菜价影响也不小,而且菜商们互通往来,时不时哄抬一下菜价,受伤的还是做零售的。 买单的则是消费者。 至于菜农,该被压榨还是被压榨。 景安到民台六十公里,五点出发,六点就到了。 冬天亮的太晚,六点天还乌漆麻黑的。 陈耀东没来过民台,跟着导航找到北园市场大门口,车来车往的,全是早起送菜的农用三轮车或者来拉菜的各种电三轮和厢货车,稍微有点堵。 干脆把车停在门口,步行进去。 市场里面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喧嚣一片。 陈耀东问了问菜价,普遍比景安的收购价低个一毛两毛。 个别几样菜还不到景安的一半,都是景安没有的菜,比如蒜苗和芹菜,这些菜景安的菜农种的少,北园市场直接从菜农手里拿菜是一个价,拉到景安又是一个价。 到了陈耀东手里又是另一个价。 只要过手,就不可能不要利润。 过手次数多了,东西也就越来越贵。 还是中间商太多了。 王雪梅道:“蒜苗才六毛钱,我们拿菜都两块多。” 陈耀东四下打量道:“我比较好奇的是,新闻上报道的那些一亩地大棚就能收入好几万的农民种的到底是什么,一亩地大棚要能收入好几万,景安的农民全都是百万富翁了。” 王平安道:“新闻上报道的那都是个例,偶尔碰到市场需求紧张,菜价上来,撞到了好年景而已,并不是普遍现象,不然中国的农民早就翻身了,新闻报道都是搏眼球,那些东西也就糊弄一下那些不了解农业的人,但凡稍微了解点农业的都不会相信。” 陈耀东问:“知不知道河西的蔬菜大棚有多少?” 王平安道:“大棚数量没有具体的数据,不过河西的蔬菜种植面积接近七百万亩,河西人少,大部分蔬菜都运到南方去了,而且蔬菜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中间商层层要利润,导致菜农种大棚蔬菜的意愿不高,菜篮子工程喊了多少年了,大棚数量增涨却一直很缓慢。” 王雪梅道:“蔬菜年年都在涨价啊?” 王平安道:“与其说是蔬菜在涨价,还不如说是通货膨胀,蔬菜每年涨的那点价,还远远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你看看房价涨了多少就知道了。” 王雪梅有点懵,她不懂这个。 陈耀东点点头,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心里有数就好。 王平安趁机道:“我觉得我们在完成景安布局后,应该先整合菜农,想要彻底把那些中间商撇开,只有跟菜农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让菜农根据我们的要求去种菜,那么菜农种的菜就只能卖给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让中间商成为历史。” 陈耀东眉心跳了跳,这家伙跟他想到一起去了。 这是彻底断中间商的绝户计。 看来狠人不止自己一个。 这年头聪明人还是所在多有。 不过…… 陈耀东道:“景安的蔬菜供大于求,完成景安布局可不够。” 王平安道:“完成全省布局再整合有点迟,可以先整合一部分,一边向其他地市和省城扩张,一边整合景安的菜农,等到完成全省布局,也就整合的差不多了。” 陈耀东道:“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你想过没?” 王平安道:“想过,所以我才觉得应该分批整合,这样即使会遭到菜商反弹,也只是一部分,如果等完成全省布局再大规模整合,所有菜商都会反弹,那样遇到的阻力更大,而且先整合还有个好处,让一部分菜农先得到实惠,后续再整合就方便多了。” 陈耀东思索了一下,道:“先完成景安布局再说。” 王平安点点头,没有再说。 毕竟还是新人,还要继续观察。 而且口说无凭,得先做出成绩,证明实力,说话才能有分量。 大市场里转到天亮,开车进了县城。 李培东开着车,陈耀东坐在副驾驶四下打量,感觉城市好小,一共就几条主干道,连个六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都没有,正好赶上学生上学,路上堵的一批。 随便找个地方吃过早饭,又去几家超市和农贸市场转了一圈。 菜卖的竟然比景安还贵,明明大市场的菜比景安便宜。 猪肉也是,民台养猪场比景安还多,猪肉竟然景安贵。 四五万人的小县城,消费比景安这个地市还高。 不亲自来看看,委实难以相信。 人口太少,消费量上不去,不卖高价没有利润。 不知道南方的那些县城是什么样子。 陈耀东琢磨着,有机会一定要多少跑个地方到处看看。 怪不得人们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好多事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第(3/3)页